牙齿上的白斑仍然可以挽救:新技术在30分钟内快速缓解牙齿去矿化
发布时间:
2021-11-12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照镜子时,突然发现牙齿上有奇怪的小白点,一些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去掉托槽后,也会发现托槽周围有粉笔状的白斑。实际上,这些是早期龋齿的信号,也就是牙齿去矿化,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逐渐发展成我们常见的蛀牙(即龋齿),冷热疼痛,龋齿到达神经时,还需要进行“抽神经”治疗,严重的情况下,牙齿可能需要拔除。
牙齿的最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主要由羟基磷灰石组成,就像一层强大的盔甲,保护牙齿的内部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牙釉质具有光滑、半透明的表面,赋予其健康的光泽。然而,当口腔环境发生变化时,例如吃太多甜食,饮用大量酸性饮料而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口腔中的细菌会趁机大量繁殖酸性物质,溶解牙釉质中的矿物质。也就是说,去矿化现象发生,原本透明的牙釉质会变成白色斑块。正畸患者由于正畸器具(如托槽、钢丝等)附着在牙齿表面,增加了清洁的难度,同时也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这很可能导致牙釉质白斑的发生。早期龋齿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逐渐发展成我们常见的蛀牙。
面对这些恼人的粉笔状斑点,我们能做些什么?
再矿化治疗可以帮助我们“拯救”牙齿上的“白斑”。简单来说,它使去矿化的牙釉质重新生长矿物质并再次再矿化,恢复牙齿的硬度和结构,从而终止或消除早期龋齿。例如,氟化物,正如我们所知,在再矿化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氟离子可以与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氟磷灰石,这种物质更耐酸,并且可以有效增强牙釉质的抗龋能力。然而,氟诱导的修复与自然牙齿有些不同,因此研究人员渴望找到更好的“假变真”的再矿化材料。
化学上与天然牙釉质相似的磷酸钙被认为是理想的再矿化治疗材料。然而,传统的磷酸钙材料由于使用条件苛刻以及修复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无法满足快速牙科修复的需求。这些问题就像一条“鸿沟”,难以跨越。那么,是否有一种材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实现快速高效的牙釉质修复?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预防牙科主任医师陈曦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研究员陈峰团队以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卢炳强合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神奇的材料——甘油稳定的磷酸钙簇(GCPC),这是一种为牙齿再矿化治疗提供高效解决方案的神奇材料。该磷酸钙簇的尺寸非常小,仅为1-2纳米,像一个极其微小的“纳米精灵”,在唾液环境中,新材料将形成无定形磷酸钙纳米颗粒和其他矿物质,像是恢复牙釉质的“建筑材料”,可以在30分钟内转变为紧密堆积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类似于天然牙釉质中的晶体结构,从而实现快速修复。这种水触发的转化特性使新材料能够在遇水时迅速激活修复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研究人员同时发起并开展了临床试验,初步证明了该产品在真实人类口腔环境中修复去矿化牙釉质的形状和硬度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龋齿预防、早期龋齿再矿化治疗、牙釉质磨损修复等领域,成为牙医的得力“助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易龋齿人群提供高效的牙釉质护理产品,以防止牙釉质去矿化。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