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高效的牙科再矿化治疗解决方案 来自上海九院的专家团队发布了新成果。


  刘怡琳,东方新闻,1月27日:使用磷酸钙材料的牙齿再矿化治疗是修复早期去矿化牙釉质的常见策略,但口腔环境的复杂动态特性往往限制了其有效性。快速再矿化被认为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必要的稳定剂的存在,矿物前体往往难以实现快速转化。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预防牙科主任陈曦主任医师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甘油稳定的磷酸钙簇通过水触发转化实现牙釉质的快速再矿化”的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4.7)。首次报道了在甘油体系中制备稳定的超小尺寸磷酸钙簇,并揭示了甘油分子在其中形成磷酸钙前体的稳定机制。该材料可以通过接触口腔环境中的唾液水“按需转化”,实现牙釉质的快速修复。

  近年来,牙齿再矿化治疗领域开发了许多系统,用于磷酸钙矿物前体的稳定或生长调节,包括氨基酸/肽/蛋白质、高分子、有机小分子等,但在临床应用之前仍需克服许多困难,包括材料的安全性。大多数研究仍处于体外阶段,应用步骤非常繁琐且过于理想化;材料生产过程复杂且漫长,限制了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材料的矿化速率需要持续优化。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陈曦团队与复旦大学口腔医院的陈峰团队和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的卢炳强团队成功制备了在甘油主导溶剂中稳定的磷酸钙簇(GCPC),其尺寸为1-2纳米。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GCPC能够在短时间内(30分钟)迅速进入纳米/微米尺度的缺陷牙釉质部位,并形成致密的羟基磷灰石修复层,显著恢复了牙釉质的机械性能。

  这一过程不仅比传统材料更快,而且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中都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除此之外,GCPC在简单的制备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需要特殊的预处理步骤,如干燥牙釉质表面和过长的材料吸附/静置时间;它价格低廉且生物相容,预计将在牙齿再矿化治疗中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制备以及临床应用。